2019年BDI徘徊于底部 航运业将会走向何方?

发布时间:2024-07-09 点击:96
3月将尽,中国春节也已过去1个多月,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(bdi)却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快速回升,而是一直低位运行。3月27日,bdi为690点,相比去年夏季高位重挫近70%。这为2019年的航运、造船市场笼上了一层阴影。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下,今年的航运及造船行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。
走过10年萧条期的航运业和造船业,在这2年多迎来了难得的喘息机会,虽然无法重回2008年前的辉煌,但多少恢复了些元气。此次bdi的暴跌无疑给市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,悲观的情绪一时蔓延开来。bdi自2018年8月开始走下坡路,并自传统旺季的第四季度加速下跌;进入2019年后,跌势进一步扩大,2月日平均仅629点,虽然中国春节过后有所增长,但依然保持低位运行。搞清楚bdi低迷是暂时性的还是趋势性的,对当前及今年市场形势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首先,这一波bdi下跌受季节性及突发性因素影响。在中国春节期间,国际干散货市场的需求一般会减少,成交比较清淡,bdi的表现通常欠佳,今年也不例外,加上巴西淡水河谷发生矿难,更是令干散货市场雪上加霜,并将bdi拖至接近历史低点的水平。但是,bdi在今年中国春节期间的降幅却极其罕见。在此之前,如此差的行情出现在2012年,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,2019年年初干散货市场的表现是bdi诞生以来“最糟糕的开年”。
其次,世界经济增长放缓,特别是对bdi影响极大的中国大宗商品进出口不及预期等,直接导致了海运需求减少以及此轮的运价下跌。根据瑞士银行的数据,2018年年底,全球经济增速降至2.1%,为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;欧洲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欧元区2018年第四季度gdp环比增长0.2%,创4年来新低;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表明,2018年12月零售额环比下跌1.2%,创2009年9月以来最大月度跌幅;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,中国今年2月进口同比下滑5.2%,出口同比下滑20.7%。这些数据真切地表明,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大,贸易前景不容乐观,同时也直接导致bdi一直停留在“寒冬”。
目前,市场上对于bdi的走势存在两种声音,一种是,随着季节性及突发性因素的消失,bdi将在4月反弹;另一种是,由于世界经济形势难言乐观,2019年,bdi将一直于低位运行。现在还很难确定哪一种说法更为贴近事实,但bdi的衰势、航运业的低迷,已经反映在造船等相关领域。2019年1~2月,全球仅成交新船121艘、870.4万载重吨,同比锐减59.3%,其中2月份全球仅成交24艘、96.2万载重吨,环比暴减87.6%,堪比2016年的极端行情。这是否预示着又一个下降大周期的来临,还是只是一个下降小周期的谷底?现在还很难说清。但新船成交量的减少并非毫无正面意义,它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运力增长放缓,对航运市场的运力供需平衡及健康有序发展不无裨益;对造船行业来说,也将促使市场上过剩产能的进一步出清。
此外,虽然航运市场整体需求减少,但一些新兴领域总是不乏机会,在大多数造船企业盈利困难的2018年,依然有豪华邮轮、液化天然气(lng)船建造企业获利颇丰。如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2018年销售额近55亿欧元,同比增长9%,税前利润为4.14亿欧元,同比大增21%;去年接获约20艘lng船订单的韩国大宇造船海洋2018年营业利润约62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39.8%。也就是说,只要企业具备“人无我有”的优势,即使面对的是糟糕的市场环境,也能得到丰厚的收获。因此,我国船企也应该积极打造自己的优势,苦练内功,大力发展豪华邮轮、lng船等高附加值船型,在抵御航运造船市场“寒冬”的同时,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活力。
谨慎但不悲观
2019年航运业驶向何方?
日前,各大航运企业纷纷发布2018年业绩报告,不出意外,虽然依然处于复苏大周期中,但由于受到燃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,总体业绩相较2017年逊色。
2019年航运业年景如何?虽然年初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(bdi)走出了一段令人心惊肉跳的跳水行情,且限硫令的即将实施令燃油成本压力继续加重,但业内人士依然表现出谨慎的乐观态度。
2018年:多收了三五斗?
2018年第一季度,航运业遭遇营业收入增长但利润下滑、运量增加但营收下降的打击。在各大航运企业中,马士基、赫伯罗特、阳明海运、现代商船等大多数航运企业均为亏损。马士基第一季度虽然营收增长30%,但实际亏损2.39亿美元;阳明海运第一季度合并营收310.35亿元新台币,但税后亏损19.5亿元新台币;现代商船第一季度运输集装箱量增长2.2%,但营收由上年同期的1.3万亿韩元减少至1.1万亿韩元。
不幸的是,2018年第一季度体现在许多航运企业身上增收不增利的特点,也反映在一些企业2018年整年的业绩报告中。马士基日前公布的2018年业绩报告显示,2018年,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0.19亿美元,同比增26%,实际利润为2.2亿美元,同比下降38%。
法国达飞去年实现收入234.8亿美元,同比增加11.2%,创下历史新高;实现箱量增长9.3%,首次突破2000万teu大关;核心息税前利润则由上一年的15.75亿美元下降至6.1亿美元,核心息税前利润率同比下降4.9个百分点,为2.6%。现代商船近日也发布了2018年财报。2018年,该公司集装箱运输量和收入都有所增加,收入5.22万亿韩元(约46.5亿美元),同比增长4%,但亏损额却高达5765亿韩元(约5.1亿美元)。
希腊航运公司navios maritime holdings发布公告,预计2018年全年收入为5.177亿美元,而净亏损为2.655亿美元,相比2017年亏损1.659亿美元进一步扩大。美森轮船的2018年财报显示,该公司2018年的销售收入为22.228亿美元,比2017年的20.469亿美元增长近8.6%,但净利润为1.09亿美元,与上一年2.32亿美元相比下降53%。
利润下降的还有一些。如中远海控预计2018年实现净利润12亿元,同比下降54.8%。中远海能预计2018年实现净利润8000万元,同比减少89.8%~95.5%。
2018年,航运业也不乏利润大增的幸运儿。根据相关财报,有的企业利润达历史最高,有的企业利润飙升了十多倍。慧洋海运近日发布2018年财报称,随着散运市场的稳步发展,该公司业绩呈现逐季增长的趋势,2018年,营业收入达130.68亿元新台币,同比增长18.38%;税后纯利润为18.09亿元新台币,同比增长332.78%。
太平洋航运2月28日公布2018年业绩,该公司营业额达15.92亿美元,同比增长7%,股东应占溢利7230万美元,同比增长19倍。赫伯罗特2018年的营收、箱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,收入上涨15%至115亿欧元,箱量增加21%至1190万teu;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达11.38亿欧元,同比增加8300万欧元。招商轮船预计2018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.3亿~12.53亿元,同比增长84%~104%。
丹麦联合汽船2018年业绩创历史最好纪录,利润增长10.6%,至30亿丹麦克朗。液化天然气(lng)运输船公司teekay lng的2018年全年收入为5.107亿美元,高于2017年的4.327亿美元,利润为8770万美元。
此外,还有一些航运企业在2018年缩小了亏损,改善了业绩。油船公司nat 2018年全年净亏损从2017年的2.05亿美元,减少到9530万美元。新加坡船东fsl去年第四季度净亏损1890万美元,较上一年同期亏损7380万美元相比减少74.3%。
2018年,虽然美国大力推行单边主义,中美贸易冲突加剧,但世界经济继续复苏、世界贸易保持平稳,在这种形势下,自2016年年底开始走出低谷的航运业依然保持了向上的发展趋势,企业业绩早已与2016年前10年萧条期的业绩不可同日而语,大面积亏损甚至破产的局面也不复存在,航运企业在复苏大周期里既承受成本上涨的压力,也收获业绩改善的喜悦。
2019年:整体向上还是调整将至?
2018年第四季度,就在许多业界乐观人士准备迎接bdi突破盈亏平衡点并继续飙升时,bdi却走出了一段十分诡异的曲线——自1700多点的高点掉头直下,跌破1000点。有人质疑国际航运市场是否将迎来拐点,更多的人却认为急跌只是暂时性现象,并不能改变市场中期稳步上升的态势。
然而,2019年年初bdi的表现却令人感到了深深的寒意。1月下旬至2月中旬,bdi从1100多点悬崖式下跌至595点,即使在中国农历新年过完之后,bdi也未见明显起色。截至3月27日,bdi为690点。
业内人士表示,航运业是一种周期性很强的行业,而且大周期中还有小周期,也就是说,即使在衰退周期里也有相对向上的小周期,即使在复苏周期里也存在相对下降的小周期。在市场的温度还没有高到“发烧”的程度时,“降温”对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一种良性的自我调节。吓退盲目的投机资本进入,对现役船舶的所有人来说,是好事,不是坏事。2019年的航运市场也许会因为市场的相对“降温”变得更为健康。
2019年,2018年困扰航运业并“销蚀”航运企业利润的因素还继续存在,如燃油成本的增加。在许多航运企业2018年的财报中均指出,燃油成本增加成为严重影响利润的因素。2019年,这一压力可能会因2020年1月1日实施的限硫令变得更大。有航运企业预测,清洁燃油将给集运行业带来130亿~157亿美元的额外燃油成本。波罗的海国际航运